近日,上海市民沈先生的索尼微单相机的镜头发生了故障无法对焦,于是他拿去索尼特约维修站漕溪路店维修,但被商家告知,该镜头不提供保外维修,后来又被告知要4000元左右维修费,反复的说辞让沈先生难以接受,后来经人介绍,在一家私人店铺维修了该镜头,只花了400元就把镜头修好了。
商家先是对沈先生说,由于已经出保不予维修。然后又对沈先生说,要维修可以,但是维修费要4000块。之后又变换了说辞,对沈先生说,可以以优惠的价格来换购另外一款镜头,但是商家给出的这个优惠价格却比外面的商店的售价要高出不少。不停变换的三种说辞,充分显露出消费者权益不被商家尊重,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技术垄断,对消费者欲取欲求。
电子产品维修猫腻多,官方维修也不例外。“维修、维修,只换不修”,这已经成为电子产品行业的共识。由于当前电子产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,单方面检测维修的成本要比更换组件高出不少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有很多微小的故障,也通常会被维修技师判别为更换全部组件。维修过手机的朋友应该对此有所认识,维修技师检测的结果一般都是更换主板,而手机主板的集成度又特别高,更换主板意味着换了半台手机。作为数码产品之一的数码相机,其镜头是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,更换一个组件的价格竟然比购买一个新镜头的价格还贵,让人啼笑皆非。难道说这又是商家隐藏的一个消费陷阱吗?